
深海细菌Sulfurovum indicum MCCC 1A17954氧化和还原环八硫(cylcooctasulfur)功能及其转录组分析
Sulfurovum indicum ST-419=MCCC 1A17954
背景:
元素硫广泛分布于海洋沉积物、微生物席、冷/热泉、最小含氧层、冰川、火山土壤和热液喷口等环境中,常以肉眼可见的体量积累。在这些环境中,硫主要以零价硫(S⁰)的形式存在,以环八硫(S₈)为其最稳定和常见的形态。由于元素硫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,其摄取前需通过细胞与硫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进行初始活化。硫被活化并进入细胞后,通过不同酶催化氧化或还原,为生长提供能量。细菌中S⁰的氧化已在多种硫氧化细菌中得到广泛研究。对于硫的还原,目前仅在少数硫单质还原菌中纯化和表征了三种主要酶:多硫化物还原酶(Psr)、硫还原酶(Sre)和硫化物脱氢酶(Sudh)。
化能自养型弯曲菌门(Campylobacterota)广泛分布于全球热液喷口,在某些热液喷口基质中占相关微生物的66-98%,并在零价硫的转化中起关键作用。然而,目前对弯曲菌门细菌中环八硫的活化和代谢机制尚不清楚。Sulfurovum属于弯曲菌门,广泛分布于富硫海洋环境,尤其是全球深海热液流体中非常丰富。特别的是,Sulfurovum常作为内生和或外共生菌,在多种热液喷口动物中发现。目前已鉴定的Sulfurovum菌株通常以H₂或还原性硫化合物为电子供体,以氧气、硝酸盐或元素硫为终端电子受体。
研究结果:
深海细菌Sulfurovum indicum MCCC 1A17954分离自西北印度洋卧蚕热液区热液羽流。该菌株能以S⁰为唯一电子供体(硫氧化),也可做为终端电子受体(硫还原)良好生长。
转录组分析揭示了硫的氧化和还原过程中,该菌株与生物膜形成相关的多个基因高表达。扫描电镜(SEM)观察到细胞和胞外聚合物(EPS)包裹在硫颗粒上形成的生物膜,表明生物膜形成可能参与Sulfurovum物种中零价硫的活化。同时,多个编码OprD家族外膜蛋白的基因也显著高表达,其中基因IM228_R500565在两种条件下的表达量分别上调2.53倍和7.63倍,可能在硫摄取中发挥作用。然而,其他机制也可能参与硫的活化和摄取,因为透析袋实验表明,硫还原活性不需要细胞与硫颗粒直接接触,而硫氧化生长则确实需直接接触。这种间接反应可能归因于H₂S和/或其他含硫化合物(如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),这些含硫化合物可能在硫还原过程中产生在培养基中。在周质空间中,硫氧化多酶复合体soxABXY₁Z₁和soxCDY₂Z₂可能分别负责硫代硫酸盐和零价硫的氧化。此外,在四个编码多硫化物还原酶的psr基因簇中,仅psrA₃B₃C₃在硫还原条件下显著上调,表明其在硫还原中的关键作用。这些结果研究阐明了环八硫的活化、跨膜转运及胞内S⁰氧化与还原的分子机制(如图),揭示了Sulfurovum与环八硫的相互作用,有助于增加弯曲菌门在多种生态位的作用。
图. 菌株ST-419中硫单质胞外活化、跨膜转运和胞内氧化、还原模型
OM,外膜;PS,周质空间;IM,内膜;CS胞质空间;Sox,硫氧化多酶复合体;Q,分子醌;Psr,多硫化物还原酶;TC,双组分系统;TBDT,TonB依赖型转运蛋白;关于能量保存假设反应用问号表示。
相关论文:
其他相关论文:
Wang S, Jiang L, Xie S, Alain K, Wang Z, Wang J, Liu D, Shao Z. Disproportionation of Inorganic Sulfur Compounds by Mesophilic Chemolithoautotrophic Campylobacterota. mSystems. 2023 Feb 23;8(1):e0095422. doi: 10.1128/msystems.00954-22. Epub 2022 Dec 21.
汇编:Li G. & Zhu Z.
如有任何问题,请随时联系liguangyu@tio.org.cn